9月25-27日,中美物理学会物理教育专题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兰州大学承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3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现场参会,22000余人参与研讨会直播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由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翔主持并致辞。邀请中方协调人、北京大学教授刘玉鑫和美方协调人、缅因大学教授Michael Wittmann分别做题为“Overview of Higher Physics Education in China”和“PER in the USA: Moving from individual learning to sociocultural understanding”的主题报告,从历史发展和宏观角度概述了中美两国物理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和研究现状。 会议为期三天,会议邀请犹他大学教授Ramon Barthelmey、中山大学教授赵福利、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Geraldine Cochran、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Lin Ding、西密歇根大学教授Charles Henderson、复旦大学教授金晓峰、匹兹堡大学教授Chandralekha Singh、清华大学教授王青、南京大学教授吴小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萍、清华大学教授阮东、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李金环、四川大学教授龙炳蔚、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宏荣、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笑君、苏州大学教授方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映辉、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小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大宁、武汉大学教授桑建平、重庆大学教授韩忠等22位物理教育领域一线专家围绕物理教育、教学策略、物理实验、物理课程改革、教育技术、物理教育研究、物理问题与研究、物理与信息技术等主题做大会报告,介绍物理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中美学者通过视频会议、同声传译和网络直播等形式深入对话。 研讨会还安排了西部物理教育专题圆桌会。与会专家围绕西部物理教育的特殊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希望推动西部物理教育脱离困境,加快发展。 中国物理学会供稿 责任编辑:于力晗 |
-
-
12-14